我在用資源教室的時候,感覺它雖然雜誌沒有每期都提供(如PChome Advance就只提供第33、34、35、36、37、38、39、41、42、43期),不過還是提供若干知識性及商業性雜誌,以及勵志性的書籍雜誌,對於需要輔導者來說十分有用。期盼若經費許可能添購舊雜誌及最新雜誌。
它也給予課業落後者很好的輔導資源(我就上過資料結構及資料庫的輔導,可惜前者沒有好好複習,後者則是因基礎不好及作業遺失而未過)。此外也會提供免費飲用水、茶葉、麥片等,好使使用者不會感到飢渴。去年十二月還有提供辣豌豆及毛豆,可惜後來就不再提供,希望若經費許可能繼續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會定期舉辦讓有在使用資源教室的學生及家人等相關人士到戶外旅遊的活動,目的在於增廣見聞(我就先後去過烏山頭水庫及台東,前一次因為最後到黃鶴樓餐廳用餐,本來因為先前就開車經過看那家餐廳的名稱及裝潢而十分期待,沒想到餐點實在不怎麼樣而失望,後一次就比較愉快,還去過先前我到台東時沒去過的知本森林公園及於第一次用餐時享用台式生魚片料理)。這次要去日月潭,希望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行程。
總之,大致上我還是肯定資源教室的功能的,雖然到現在我還是認為自己不需要使用它……。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關於中文維基百科二十四史相關條目
最近閱讀二十四史相關條目,發現內容問題相當多。除了當今國學家、史家的評論沒有充分反映在二十四史條目外,《清史稿》中也沒有如同日語版提及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對《清史稿》的修訂。此外列傳中荷蘭語版竟寫得比中文版詳細,還提到專傳、合傳及附傳等名詞,也有參考資料。這種其他語文版本較中文版詳實的現象是十分令人汗顏的,同時這樣也會降低中文維基的實用性,希望有在從事國學或中國史研究者能據可靠資料改進此類條目。
不只是傳統歷史條目,其他主題(如物理學)也常有英日語版較中文版有條理的情形,這可以說是中文維基的積病。深盼其他維基人也能一同重視該問題,並積極邀請各專家改進。中文維基身為前二十大維基百科,本身應有前二十大維基百科的氣勢才行。同時維基人也應將破網技術推廣給大陸網路使用者,並力勸更多台灣、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其他地方華人參與,才能儘快入規模前十大維基。畢竟中文是世界最主要語文之一,中文維基就應成為前五大(至少前十大)才行。
不只是傳統歷史條目,其他主題(如物理學)也常有英日語版較中文版有條理的情形,這可以說是中文維基的積病。深盼其他維基人也能一同重視該問題,並積極邀請各專家改進。中文維基身為前二十大維基百科,本身應有前二十大維基百科的氣勢才行。同時維基人也應將破網技術推廣給大陸網路使用者,並力勸更多台灣、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其他地方華人參與,才能儘快入規模前十大維基。畢竟中文是世界最主要語文之一,中文維基就應成為前五大(至少前十大)才行。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我對TVBS肯納園報導的心得
過去我只知道,自閉症是一種社會化程度很低的先天性障礙,而由於這類人難以跟一般人作實體互動,因此很小的時候就要做早療。再加上幼稚園、小學、中學的矯正,這類人應該可以在進入成年時就可以擁有略低於一般人的實體互動能力(除了有一些奇怪的動作及言語,例如重複問問題等)。
不過,我在看了這部影片之後,才知道一些自閉症患者,由於家長沒有在四歲以前送自閉症子女作治療,或是中小學的教師同學不了解他,沒有針對他的情形對症下藥,使得他進入成年在互動上仍有諸多問題。因此專門針對成年自閉症患者的療育機構就有存在上的必要性。而這些患者的家長有鑑於此就特別在台灣東部蓋針對自閉症(肯納症)患者的機構--肯納園,提供矯正及技能課程,以提升這些人的實體互動能力,並藉此培養專長以利謀生。而一些自閉症患者的家長也真的願意為成年子女搬到那裡以便使子女接受合宜療育。但還是有部分家長因工作或經濟因素不方便搬到那裡,因而需要更多的肯納園。
但看完之後,我還是覺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治本之道,每年要帶孩子作生理檢查,有異狀也要就醫才能盡早發現障礙以利矯治。畢竟肯納園中的矯正課程早在未成年時期就應該於學校及家庭中進行,效果也比較好。希望這些家長的故事可以給大家一點啟示。
最近的國外新聞媒體
不久前去Media-chaos版看一位22歲的愛爾蘭都柏林的大學生Shane Fitzgerald告訴愛爾蘭時報,他為了研究全球化,自己捏造了法國作曲家Maurice Jarre的遺言並貼在英語版的人物條目中,沒想到竟引起不少媒體轉載遺言於訃聞版中,其中包括The Guardian。而後續報導指出,該大學生是插入三次違反可供查證方針的內容後才驟效。
現在的媒體未來求快,對於網路內容不加思考及查證就擅自採用的情況日漸普遍。特別是維基百科的內容,有些根本就違反可供查證方針(最明顯情況就是引言及統計資料無內嵌參考,特別是連一般參考及外部連結也無法查證的情況),可記者還是想也不想就套用上去。記者自己可能是對維基百科不夠熟悉,不知道裡邊的內容規範,只知道那很有名。The Guardian態度還好些,還會於該大學生坦言遺言為捏造後移除該遺言並公開道歉,其他報紙不是只是修改內容而已就是內容仍未更正。看來所謂的質報如The Guardian,有時也會這種不當套用網路資料的錯誤啊!
不過,倘若我是記者,我能作到對於維基百科中違反可供查證方針的內容,能夠先查證後再決定是否套用嗎?希望可以。
現在的媒體未來求快,對於網路內容不加思考及查證就擅自採用的情況日漸普遍。特別是維基百科的內容,有些根本就違反可供查證方針(最明顯情況就是引言及統計資料無內嵌參考,特別是連一般參考及外部連結也無法查證的情況),可記者還是想也不想就套用上去。記者自己可能是對維基百科不夠熟悉,不知道裡邊的內容規範,只知道那很有名。The Guardian態度還好些,還會於該大學生坦言遺言為捏造後移除該遺言並公開道歉,其他報紙不是只是修改內容而已就是內容仍未更正。看來所謂的質報如The Guardian,有時也會這種不當套用網路資料的錯誤啊!
不過,倘若我是記者,我能作到對於維基百科中違反可供查證方針的內容,能夠先查證後再決定是否套用嗎?希望可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