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接到市民報料後,記者走訪了白馬小學和西壩小學,發現學校周邊小店裏均有這些“惡搞證件”出售,5毛一套,一套4個證。這些讓家長和老師們擔憂的“惡搞證件”卻讓小學生們樂在其中,不少孩子都覺得又酷又好玩。
現象
學生覺得又酷又好玩
昨天中午,記者在白馬小學看到,不少學生書包上和鑰匙扣上,都挂著這樣的“惡搞證件”,甚至還有學生後背被惡搞的學生貼上“尋找異性證”。
3年級的周周(化名)鑰匙扣上懸挂著“通緝證”,記者借來看了看,“通緝證”背面印有“茲證明某同志在網上亂談戀愛,亂發表黃色文章,亂玩遊戲,亂搞男女關係,現在被通緝……”不僅有證件編號,還印有“中國高級網絡犯罪中心頒發”字樣,煞有介事。
4年級的玉玉(化名)有“處男證”和“乖乖女證”,有的同學一個人就有十幾本證……受訪的學生們普遍覺得這些證挺好玩的,可以假扮流氓和老大等多種人物。
記者看到一張“處女證”,正面印有一張美女圖,下方印制的頒發單位為“計劃生育部頒發”,背面的姓名、性別和年齡,都由學生自己填寫,右上方還可以粘貼照片。
老師允許玩這些證件嗎?孩子們笑著說,“老師不知道,也沒看見”。
調查
校園周邊出售“惡搞證件”
根據學生的指引,記者在白馬小學和西壩小學周邊的店鋪裏,找到了這類“惡搞證件”,細看發現,其中包括“良家婦女證”、“打人許可證”、“失戀證”、“嫖娼許可證”、“黑社會大姐大證”、“賣身證”、“扁人證”等應有盡有。
“老板,多少錢一套?”
“5毛。”
“什麼時候開始賣的?”
“最近。”
“一天能賣幾套?”
“也就幾十套吧,還是好賣的。” 西壩小學和白馬小學周邊商鋪的店主介紹,開始都是孩子們拿著這些證來問有沒有貨,為了迎合學生需求,就到螺螄灣、明通等地批發來賣。一位店主說,批發時進行過挑選,帶有淫穢語言的證件,他都沒有進。
校方
監管難只能加強教育
記者隨即走訪了白馬小學校方,該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曾老師接受了採訪,她表示不知 道校園周邊在售賣這樣的證件。她說,這些證件上的文字,一定程度上會誘導孩子們形成一種不正確的人生觀。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階段,商家不能為了賺錢而 不擇手段。目前,這些“惡搞證件”讓老師也很頭痛,畢竟買這些卡片是學生的校外行為,老師監管很難到位。
接受採訪的老師們在擔憂的同時,均表示要在下周一的晨會上對學生們進行教育。
家長
查源頭不該賣給孩子
說到這些“惡搞證件”,家長孫女士有些氣憤:“你看看,背面都寫了什麼東西嘛,還對這些名詞進行解釋,這不是害孩子嘛。”
家長李女士說,孩子玩這樣的證件,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現在孩子們還小,就讓他們提前知道和接觸這樣低俗的“社會現象”,畢竟不好。希望有關部門進行嚴查,從源頭上清理這些“文化垃圾”,不要讓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損害。
專家
建議家長正面引導
雲南省衛生廳健康教育所心理咨詢師曹立亞認為,“惡搞證件”上有些內容是不利于小 學生身心健康的,但是,既然這樣的事情出現了,建議家長們要弱化處理、正面引導,對于一些敏感的字眼,家長不要刻意去重視、提醒和解釋,但也不要有意回 避。要從尊重孩子的角度提醒他(她),把這些東西貼在同學身上,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行為。另外,這些證件都只是流行一時,家長不要太過擔憂。(雲南網-春 城晚報 何謹)
轉貼自: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legal/2008-10/24/content_10243937.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